轻量级标记语言Markdown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04月11日,已超过 24 天没有更新。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(无法正常加载),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。
一.概念
1.1什么是 Markdown?
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,旨在通过简单的语法为纯文本添加格式化元素。它由 John Gruber 与 Aaron Swartz 在2004年共同创建,迅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标记语言之一,因其简洁性和易用性而广受青睐。
使用 Markdown 编写文档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所见即所得(WYSIWYG)编辑器,如 Microsoft Word。在 WYSIWYG 编辑器中,用户通过点击按钮来即时设置文本格式。而在 Markdown 中,则是通过在文本中嵌入特定的标记符号来指示格式。例如:
- 标题: 在行首加上数字符号
#
表示标题级别,如# Heading One
。 - 加粗文字: 使用两个星号包围需要加粗的文字,如
**this text is bold**
。
尽管初次接触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适应这种编写方式,特别是对于习惯于所见即所得界面的用户来说,但随着实践的深入,你会发现这种方式既直观又高效。比如,在 Visual Studio Code 等文本编辑器中查看 Markdown 文件时,未渲染的文本同样清晰可读。
此外,Markdown 支持多种平台和操作系统,包括 macOS、Windows、Linux、iOS 和 Android,并且有许多专门设计的应用程序支持 Markdown 编写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应用程序都提供实时预览功能,但这并不影响 Markdown 文档的基本可读性。
1.2为什么选择 Markdown?
人们倾向于选择 Markdown 而非传统的 WYSIWYG 编辑器有几个重要原因:
- 多功能性:Markdown 可用于创建各种类型的文档,从网站内容到个人笔记,再到学术论文等。
- 便携性:由于其基于纯文本的特性,Markdown 文件可以在几乎所有设备和平台上打开和编辑,无需担心文件格式不兼容的问题。
- 跨平台支持:无论你使用哪种操作系统,都可以轻松地创建和编辑 Markdown 文件。
- 面向未来:即使当前使用的软件停止维护或不再可用,Markdown 格式的文本仍能被任何文本编辑器读取,保证了长期保存的可能性。
- 广泛的应用场景:Reddit、GitHub 等知名网站均支持 Markdown,许多桌面应用和网页工具也提供了对它的支持,使得 Markdown 成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选择。
二.语法
2.1.标题层级
使用 #
符号来表示不同级别的标题。数量越多,标题级别越低。
# H1 - 最高级别标题
## H2
### H3
#### H4
##### H5
###### H6 - 最低级别标题
2.2. 文本样式
通过简单的符号实现文本样式的更改:
- 斜体 或
_斜体_
- 加粗 或
__加粗__
- 加粗斜体 或
___加粗斜体___
- 删除线
行内代码
(用于短代码片段)
2.3. 列表
- 无序列表: 使用
-
,+
, 或*
开始每一项;子项需缩进2或4个空格。
- 子项示例
- 有序列表: 使用数字后跟一个点开始每一项;子项至少需要缩进3个空格。
- 第二层子项示例
2.4. 链接与图片
- 行内链接:
[链接文字](https://example.com)
- 行内图片:
[图片描述](image.jpg)
- 引用式链接:
[Google][1]
[GitHub][2]
[1]: https://google.com
[2]: https://github.com
2.5. 引用块
使用 >
创建引用块,可以跨多行,甚至嵌套引用。
> 单层引用
> 可跨多行
>> 嵌套引用
2.6. 代码块
- 语法高亮: 在三重反引号
```
后指定语言类型。
public void hello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, Markdown!");
}
- 普通代码块: 不指定语言。
纯代码块
2.7. 表格
创建表格时,使用管道符 |
分隔列,冒号 :
定义对齐方式。
| 左对齐 | 居中对齐 | 右对齐 |
|:--- |:---:| ---:|
| 内容 | 内容 | 100 |
2.8. 分隔线
使用三个或更多星号、破折号、下划线来创建分隔线。
---
***
___
2.9. 转义字符
使用反斜杠 \
来转义特殊字符。
\* 显示星号而非斜体
\# 显示井号而非标题
2.10.扩展语法(平台依赖)
- 任务列表
- [x] 已完成
- [ ] 待办
- HTML内嵌
<span style="color:red;">红色文字</span>
<table>...</table>
正文到此结束
- 本文标签: 工具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lanzi.cyou/article/45
- 版权声明: 本文由咖啡豆原创发布,转载请遵循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 (CC BY-NC-SA 4.0)》许可协议授权